多乐升级单机版游戏:
闽南网12月22日讯(闽南网记者 梁政 通讯员 黄欣如 文/图)时光荏苒,转眼又是年终岁首。回顾过去一年,漳州市委、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实施了一系列为民办实事项目,不断的提高漳州百姓的幸福感、获得感和安全感本月,由闽南网主办的“点赞漳州2020十大民生实事”评选活动如期启动。
近年来,漳州市住建局持续发力,从河道清淤到拓通改造,从养殖污染治理,再到源头截污,坚持以“源头治理、标本兼治、表里如一”的思想,牵头全方面开展漳州内河水环境综合治理,努力实现“清水绿岸、鱼翔浅底”。
内河治理,是一项系统性工程,需要久久为功。如今,漳州内河水环境整治已经走到了最核心环节源头治理!(闽南网曾作报道:《漳州:聚力城市水环境污染源治理 还来“清水绿岸”》)
特别是今年以来,漳州市主城区雨污分流及沟渠截污工程全面铺开。项目完成后,主城区生活垃圾污水及商业排放的污水将全部纳入市政污水管网,将从根本上解决雨污混流的状况。
漳州市区建成区面积约67.25平方公里,河网密布、水系丰富,总长度达123公里。2014年,经漳州市住建局组织排查,漳州市区建成区尚存三湘江、环城河、九十九湾等10条黑臭水体,总长度约40公里,这些内河污水最终都排入九龙江。
是年,漳州出台了《漳州市区内河整治实施方案》,专门成立市区内河整治工作领导小组,依托属地政府,联合了20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推进整治行动。经过3年的努力,对已排查的黑臭水体实施清淤、拆违拆占、拓通、引水等一系列工程,拓通了漳州市区各段内河共15公里河道,初步实现了河道贯通,水流通畅,避免淤泥河黑臭。
到了2017年,漳州集中精力将内河整治的主要发力点,从“河道环境治理”聚焦到“内河水环境源头整治”。同时,着手对内河岸上和上游污染源逐一进行梳理。次年,《漳州市市区内河管理规定》应运而生,该《规定》明确了漳州内河管理的流域范围、责任主体、制度规范、保护的方法及处罚标准等问题。
随着内河水环境治理的逐年推进、深入,漳州上下清醒地认识到,要完全解决内河水污染,就必须找准、穷尽污染源头。而经过梳理,导致内河水环境污染的九大类污染源,或与各行各业的每个百姓都息息相关。这其中,还涉及诸如雨污管道错接混接等历史遗留问题,这样一些问题更导致了责任主体不明确、源头管理“无从下手”等问题,给内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增加了不少挑战。
于是,2019年4月起,漳州市住建局牵头,开展了以正向排查为主、逆向溯源为辅的主城区排水户普查全覆盖,并对漳州主城区的地下管网做了一次全面“彩超”,无死角开展污染源排查和攻坚整治。
近日,在芗城区芝山路湖内新村小区,施工队员将小区楼栋墙角地面挖开,将用于排放生活用水的管道接入地下污水管道。往后,这些生活用水将不会再通过雨水管道排入漳州内河中。这也是漳州开展主城区地下全管网修复的简单缩影。
今年7月以来,包括芗城、龙文、高新区在内的漳州主城区,全方面开展地下管网修复工作,主要是针对小区管网、老旧市政管网、河道管网等。这一工程预计在2021年1月完工。
以往,在管网排查修复之前,由于雨污管道错接混接等问题,诸如城中村及居民区生活用水排放、洗车行业废水排放、餐饮行业污水泔水等,都直接排入了雨水管道,最终排入漳州内河,融入漳州百姓的生活中。而管网修复之后,能够很大程度地改善这一问题。
然而,污染源是既存、隐蔽、庞大、全城变化的,现行的规划建设和监管、物业服务、管理及执法机制均存在空档。包括餐饮行业污染源、农贸市场污染源、洗车修车洗涤美容业污染源、居民区生活污染源、城中村(农村)污染源、单位污染源、工业公司污染源、养殖业污染源、畜禽鱼类宰杀污染源在内的九大污染源,广泛分布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之中,甚至可以说人人都可能会成为污染源的制造者。
因此,在全管网修复、内河治理硬件设施不断的提高的前提下,人的因素便成了内河环境治理最重要的“软”条件。也只有人人参与到其中,共同呵护环境,才能从本质上治理内河水环境。
“如今,漳州主城区内河水环境治理,已经走到了关键的一步。尽管如此,仍需要每个人、每个单位、每个小区、每个企业的共同努力。”漳州市住建局副局长张永金说。
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,以图、文、视频等形式,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,提升养老服



